柬埔寨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皮影戏入遗14周年

【本报消息】20191125日,是柬埔寨传统文化遗产——大皮影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杰作”(2009年后改称“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4周年。大皮影戏仍需要广大民众继承和弘扬,以积极参与保护这一民族传统文化遗产。

大皮影戏是一种独具特色的高棉皮影戏,又称“喃大皮”。其特点是使用整张皮革制作皮影道具,是柬埔寨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柬埔寨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皮影戏入遗14周年

大皮影戏是高棉戏剧中最为古老的门类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公元1世纪。吴哥王朝时期,大皮影戏与柬宫廷舞和面具舞(傩戏)一起被视为“神的艺术”,在柬新年、国王诞辰等特殊场合都会作为祭祀仪式进行表演。吴哥王朝衰落后,大皮影戏逐渐从祭祀活动演变为民间艺术。2005年,濒临失传的大皮影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杰作”(。

大皮影戏剧情主要源于印度《罗摩衍那》史诗,最为流行的剧目是罗摩与罗什曼兄弟为营救悉多公主,同首恶罗波那父子展开恶战。仅这一场战斗就需要100多件皮影道具,耗时3-7晚才能表演完毕。

大皮影戏剧制作材料是用牛皮雕刻、彩绘而成。以往,大皮影戏只能在夜晚进行表演。人们在户外的稻田或寺庙旁搭建舞台,将一块白布夹在两根大竹竿之间用作幕布,幕后燃起篝火用以投影。表演时,由2-3名旁白叙述剧情梗概,皮影表演者通过精准的舞步,配合精美的皮影,演绎出动静结合、生机勃勃的精彩场面。如今,专业投影灯具和投影屏幕替代了传统的篝火和白布,使大皮影戏的表演时间不再局限于夜晚。单场表演时间也缩减至1-2个小时,更适合现代快节奏生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