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样抓“六保”(49)

田支书的这笔账

本报记者  张  枨

内蒙古巴林右旗王艾勒嘎查牧民曹都一直养本土大尾羊。嘎查(村)党支部书记田国玉劝他对土羊进行改良时,起初,曹都并不乐意。

田国玉给他来了个现身说法:“我家200只羊进行了改良,结果赚的比以前的330只还要多。”

“咋可能?”曹都头摇得像拨浪鼓。

“将大尾羊与杜泊种公羊杂交改良后,产羔率提高,肉质也好,市场上抢着要。”

见曹都依然半信半疑,田支书又掰着指头算了一笔细账:“改良前,330只羊每年产羔100多只,每只400元,一年纯收入3万元;200只羊改良后,每年产羔140余只,每只1000多元,一年纯收入近10万元。”

这一下,曹都全明白了。

“改良不?”田国玉乘胜追击。

“改!”曹都的话斩钉截铁。

目前,该嘎查肉羊存栏达到1.1万只,其中有四成是优质改良羊。

胡兴武的种茶经

龚仕建  耿苏强

“种茶,讲不讲科学,效果大不一样。”陕西紫阳县洄水镇茶稻村村民胡兴武和记者聊起种茶经时,眼神里透着得意。

“咋就不一样?”记者撩他。

“伺候同样大一块茶田,收入差一大截子。”

没等记者接着撩,胡兴武滔滔不绝讲来:以前,陕南茶区只生产绿茶。春天之后,叶子就浪费了,茶树鲜叶资源利用率不到50%。一年下来,生产时间也就一个多月。现在,在科研部门指导下,农民已掌握了凋萎、发酵等制茶工艺。不但能生产绿茶,红茶、白茶、黑茶都能生产。茶农也从干一季到干四季。

“关键是收成咋样?”

“茶叶资源全利用了,收成肯定撩咋咧(好极了)。以前,一年只能卖2千多块,今年净赚2万多块没问题。”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7月22日   第 01 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