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互通互利互惠共振全球经济

文/林德培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为了2020年全球最大的事件,这场公共卫生危机已演变成全球性经济危机。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暴发使世界经济遭受沉重打击。如何应对这场危机,在危机中捕获新的生机,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虽然各国持续通过财政救助等形式为社会提供强大的流动性支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多管齐下,目前面临的经济风险尚未超出可控范围,但政策风险的博弈与疫情的不确定性使得经济复苏之路显得扑朔迷离。因此,互联互通,合作互利成为全球共振经济的必然选择。

疫情给世界经济造成重创

世界卫生组织在今年3月作出了将新冠肺炎疫情列为大流行的评估决定,但当时很多国家并没有足够重视和采取得力措施,疫情在国际间迅速传播,多国进入暴发期,打乱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秩序。而随后绝大多数国家开始重视并采取的隔离或封城措施,对已经在下滑通道的经济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份发布的预测,今年美国经济可能下滑5.9%,比1月份的预测下调7.9个百分点,欧元区今年经济下滑7.5%,比1月份的预测下调8.8个百分点,全球经济下滑3.0%,比1月份的预测下调6.3个百分点。世界贸易组织预测疫情可能导致2020年全球商品贸易下滑13%至32%之间,下跌幅度可能超过2008年至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贸易下滑幅度。

根据IMF权威人士表示,目前全球约40%的低收入国家已经陷入债务困境,并极有可能出现债务危机,发展动力严重受损。由于对于国际流动性的依赖程度显著增强,受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波动和出口下滑带来的冲击也大,偿债能力将进一步恶化。

为什么这次疫情冲击的力度和范围会这么大?在全球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随着人员和货物的快速流动,传染性疾病也日益走向全球化,如新冠肺炎在短时间内就迅速扩散至多个国家,演变成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纵观历史,过去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冲击主要在需求侧,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则同时冲击了需求侧和供给侧,全球的产业链条遭受到很大破坏。而受到国内需求减少、国外订单骤减的影响,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更为困难,民众就业面临很大压力。

这场疫情在全球暴发提醒人们,即便在21世纪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之时,面对致命的传染病,人类生命和经济、社会组织依然十分脆弱。在危机和挑战面前,各国必须通力合作才能避免灾难的产生或是将危害降到最低水平。

危中寻机共建好“一带一路”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已成为地球村,各国在传染病问题面前都难以独善其身。同理,全球化时代,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大的经济体,各国都是这经济体中的一份子,经济发展环环相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在疫情还在持续影响的背景下,各国不仅要勇于面对,携手合作抗疫,还要以冷静的思辨能力,从危机中寻获发展的生机,巩固好原来的经贸合作基础,与各国开拓新的经贸合作项目,发展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构建起共振经济的命运共同体。纵观近年来的发展实践,世界各国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从“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到中老铁路、中欧班列等重大项目落地生根,等等,其合作模式和发展前景,依然空间巨大,各国应一起拿稳这把撬动世界经济共振的 “黄金钥匙”。连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文章都说,“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合作被视为国际“友谊”,将不同国家长期联系在一起。这种极难割断的关系,就是命运共同体的含义所在。

虽然当前疫情对 “一带一路” 合作确实造成了一些影响,但都是暂时的,也是局部的。从整体和长远看,经过疫情的考验,共建 “一带一路” 的基础将更加牢固,动力将更加充沛,前景将更加广阔。当前形势下,中国同 “一带一路” 沿线各国在信息分享、物资采购、医疗救助、疫苗研发等方面进行了深度合作,各国项目合作领域也从硬件基础设施转移到金融科技、技术和数字贸易、医疗卫生系统等软实力建设中来。我们相信,在合力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更多、更有效的合作模式会应运而生,这也将为各国持续推进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世界上的其他国际间经贸合作创造可供借鉴的样板。

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

经济全球化红利可期,但“疫情红利”的想法是疯狂的,也不现实。一些西方大国的政客不是想着积极应对本国日益严重的疫情,而是想从别国疫情中“火中取栗”,这种行为不利于自身利益,也不利于全球各国发展。近几个月美国境内激增的、已跃居全球数量第一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昭示这样一个真理:不正视问题、不应对危机、不寻求合作,一味搞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逆全球化行为,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此,各国政策规则的制定,不可能只考虑自己,必须与他国的政策规则互相联动,统一步调,产生合力,才能既保证本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又保证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疫情对国际贸易有影响,不意味着各国不能开放流通。各国要加强抗疫信息共享,避免采取极端政策对国际运输特别是抗疫物资运输造成不必要干扰。要保持国际市场开放,保护稳定的贸易和投资环境,避免全方位封闭导致供应链中断且难以恢复,对经济造成二次系统性损害。要加强贸易伙伴的沟通协调,解除不必要的贸易限制措施,共同推动贸易畅通,携手维护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健康发展。各国应通过相互合作打通重要运输线路,共同维护供应链前后的顺利衔接;通过减免特定物品关税、消除贸易壁垒等举措解决供应链中断的问题。

互利互惠,生意才能越做越大。一方面,各国要共同搭建能够连接彼此的新型贸易投资平台,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贸易新业态,不断为新型工业化增添动力。比如,建立“一带一路”建设区域型IES智慧会展平台,聚焦“互联网+会展”的创新商业模式,借举办“网上广交会”推动沿线国家的实体经济向数字化加速转型。另一方面,可以设立产业创新融资合作组织,增加对疫苗和药品研发资金的投入力度,加强在数字技术、医疗科学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促进产业链多元化发展,增强抵御风险能力。此外,加强金融监管也是应对疫情下混乱的国际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举措。可设立“一带一路”建设疫情专项基金用于恢复沿线国家经济,积极协调沿线国家内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既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又恢复疫情过后市场参与者的信心,缓解投资者恐慌情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