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巨变 唯有专业才能抵御“黑天鹅”
(来源:环球网)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药学专业、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专业,之后在知名医药企业做过市场、战略和投资,隆门资本总经理王海宁几乎所有的求学和就业经历,都围绕着“医药”这两个字。在王海宁看来,医药行业正在经历技术革新和转型升级这两大历史性巨变,变化就会产生新的机会,很多细分领域都孕育着机会。但医药行业的投资专业性很强、门槛很高,唯有专业、专注,才能收获诸多机会。
医药行业正在发生巨变
证券时报记者:医药行业在资本市场一直广受关注,你觉得这个行业目前正在发生哪些主要的变化?
王海宁:医药行业变化确实太快了!首先是技术革新很快,可以说,医药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技术革命,由化学药时代进入生物药时代。化学药时代欧美国家因为起步早,很早就形成了技术壁垒和专利壁垒,中国只能跟在后面做仿制药。但在生物药时代,因为生物药结构更复杂,技术更加多元化,很难用专利锁死。在生物药领域,中国有机会追赶甚至未来在个别领域超越欧美。同样在医疗器械领域,随着多学科的交叉越来越频繁和深度化,也迎来越来越多的创新项目。
其次是行业正在加速转型升级。一方面由于技术革新,另一方面是政策变革带来的驱动。在医药领域,由仿制药向创新药升级;在医疗器械领域,以前主要以进口为主,现在国产替代越来越频繁。不同行业之间的交叉和融合也越来越多,比如互联网、人工智能、商业保险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和渗透,也带来很多新的商业模式。
整体来说,医疗行业各种技术、模式和政策的变化都很快,变化当中孕育着很多投资机会。
证券时报记者:你们会重点挖掘哪些方面的投资机会?
王海宁:医药、医疗器械、创新的医疗商业模式,我们都会关注。但更多会把握其中的两大趋势。一是技术创新,我们会不断关注创新的、有医疗价值的产品和技术;二是支付方改革。目前中国的医疗支付主要靠社保,但社保的支付能力有限,并且支付压力越来越大。未来,商业保险会更多进入到医疗领域,成为独立的支付方和医药产业的重要一环。
这个过程中,很多专业的医疗险会发展起来,医药的支付和控费模式会发生很大变化,很多围绕商保支付方的新商业模式也会发展起来,传统的医药产业链格局很大程度上会重构。
医药行业的投资逻辑
在数据之外
证券时报记者:你们过去主要投资了哪些项目?投资的逻辑和依据是什么?
王海宁:我们基金成立到现在差不多两年时间,投资了艾隆科技、长风药业、慈信医疗、智核生物、凯地生物、飞渡医疗、玉森药业、硅基仿生科技等十多个项目。我们主要围绕着上面说的投资逻辑,把握行业的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的趋势,在高技术壁垒和高成长性的细分领域进行布局。
证券时报记者:你觉得你们团队的核心优势在哪些地方?
王海宁:首先我们非常专注,只关注医药行业;其次我们团队的主要成员都有医学背景,并且在医药企业做过很多年。我们对产业的理解和纯粹的金融机构还是有很多不一样。这个行业有很多数字和报告之外的东西,比如最简单来说,什么药是未来方向?哪种药有市场前景?很难仅通过数据分析和研究报告看出来。
懂医、懂药,还要懂金融、懂政策,对整个医药行业的研、产、销体系有深入了解,才可能做好医药产业的投资。投资人要对产业链有深入了解,对技术变化和政策变化有前瞻性,有些细分领域和投资逻辑今年是很好的投资机会,但明年可能就变化了。比如仿制药行业,带量采购政策出来后,投资逻辑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单纯看一个项目,可能觉得投资逻辑是通的,但如果不能站在整个产业的趋势来看,很可能会踩到坑里。唯有专业,加上持久的研究,才能对这个行业的变化了然于胸。
原有的投资逻辑
支撑不下去了
证券时报记者:对于时下热门的互联网医疗,你是怎么看的?
王海宁:互联网确实在很多环节上给医疗产业带来了效率的提升,比如对挂号、支付、诊疗等流程的优化。但目前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很多现有的互联网医疗模式很难找到盈利模式。最初的互联网医疗的创业者,要么来自于互联网行业,他们有很强的互联网思维,但对医疗产业了解不够深入;要么来自于医疗行业,这些创业者懂医疗,但对互联网缺乏理解和敏锐。但随着创业者不断地探索和学习,互联网医疗的各种商业模式也在不断改变。
整体来说,互联网医疗在中国还刚刚起步,很多模式有待完善和验证。其中很多项目还很浮躁,没有真正对医疗行业和盈利模式的思考,靠融资和烧钱存活,没有真正服务到用户。无论对医院,还是对患者,都需要真正的有价值创造的服务模式出来,否则很难取得商业上的成功。同时,医疗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医生的学识和经验很难被互联网和工具真正替代。
证券时报记者: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医药企业的销售费用稽查,面对医药行业的一系列政策给行业的变局,你怎么看?
王海宁:这些政策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国家正大力推动行业的转型升级。原来低端的仿制为主的药品和器械的产业结构,已经无法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创新的、疗效更好的产品会得到更多支持。医药行业不可能永远靠销售和利益来驱动!
不管在一级还是二级市场上,很多医药企业股票跌幅比较大。大家可能疑惑医药行业的黄金时期是不是过去了。其实这只是短期的阵痛,这是必须经历的,行业很多原有的成长逻辑和估值逻辑确实会支撑不住,但未来会有更多新生力量出来,会有更多的创新企业上市。研发和产品储备更好的企业,才更有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胜出。
遭遇“黑天鹅”
本质上还是不够专业
证券时报记者:你们在投资一个医药行业的项目时,最看重的是哪个因素?
王海宁:我认为团队背景很重要。医药行业的创业门槛极高。我们投资的项目,通常希望创始团队都有极强医药专业背景,而且要在行业中积累了很多年,否则很难跑出来。
证券时报记者:医药行业经常出现所谓的“黑天鹅”,如何规避这些风险?
王海宁:我现在只讨论一级市场的投资逻辑。所谓的“黑天鹅”,本质上还是源于投资者对行业和专业的不理解和看不懂。只有足够专业,才能规避风险,做到稳健投资。
做医药行业的投资,你要能看清楚行业的发展趋势,看懂技术变革的趋势,医药行业的投资还是相对稳健的。我们基金两年时间投了十多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有不错的成长和发展,都在逐步验证我们的投资逻辑。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