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了荒山 红了日子

制图:蔡华伟

核心阅读

素有“三川十塬沟四千,周围大山包一圈”之称的山西大宁,面临环境保护和脱贫攻坚双重任务。如何在“一个战场打赢两场战役”,当地组织贫困户通过参与合作社承接绿化工程,在植树造林中增收脱贫。随着群众投工投劳的领域拓展,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大宁蹚出了一条产业脱贫之路。

生态建设任务艰巨,脱贫工作压力不小——这是四年前山西大宁县面临的两难。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能否两全?

如今,站在吕梁山上,黄河在不远处奔腾向东,沟壑间却少了印象中的黄土色,荒山披上了成片的绿衣。受制于环境带来的贫困问题,又因保护环境催生出解题思路。破与立,一条产业发展的脱贫之路渐行渐宽。

一举两得

贫困户占比不低于80%的合作社承接绿化工程

一个战场,需要打赢两场攻坚战,“购买式造林”成为破题之举。由贫困户所占比例不低于80%的合作社承接造林等绿化工程,既让贫困群众受益,也能使绿化工作得以推进。

设想不错,但困难不小。多年来,大宁采取的是“绿化工程招标,由专业的施工队伍进行”。大宁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建平说:“改革运行多年的招标方式,有难度。”

“能让大多数贫困人口增收,再难,我们也愿做。”在临汾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大宁成为山西最早开始实施该办法的县之一。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交给合作社来干,质量如何保证?生态扶贫,如何实现一举两全?大宁县改变以往提前支付工程款项的办法,由合作社根据规划设计自主投资、投劳造林。成活验收后,第一年给付30%,到第三年林木全部成活、验收合格后,再支付剩余款项。政府购买,在保证造林质量的同时,能撬动更多的资金,鼓励合作社投入到绿化工程中去。

思路一转天地宽。2017年,大宁的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短时间内发展到37个。3年多来,大宁县共完成“购买式造林”21.67万亩,使参与群众获得劳务收入6573万元。大宁县37家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共有社员1991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78名。2019年人均年劳务收入超1.5万元。

在山西省《关于积极稳妥推行购买式造林促进林业发展提质增效的指导意见》的指导下,“购买式造林”被山西其他县广泛采用。截至目前,山西省已组建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3378家,吸纳贫困劳动力7万余名,累计完成造林820多万亩。

一通百通

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合作社既然可以造林,能不能推广到其他领域?

抛开年底分红不说,合作社造林,仅2017年就帮助贫困户获得1600余万元的劳务收入,这是贫困户通过劳动揣进兜里的、实实在在的钱。如果能扩展到修路、打井、铺管道等其他领域,老百姓受益也将更大。

2018年3月,大宁被山西省委确立为2018年转型综改的试点县。2018年5月,山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一县一策集中攻坚深度贫困县的意见》,对这项改革给予了大力支持与有力指导。

按照方案,对技术含量不高、群众投工投劳可以实施的造林护林、农村简易道路工程和农田水利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采取议标的方式,择优选择由党支部发起成立,经身份确认、清产核资、折股量化、全体村民自愿加入的股份经济合作社承建。

在三多乡楼底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员多达694人,吸收了全村90%以上的人口参与。和一般造林专业合作社数十人的规模相比,人员众多。大宁贫困人口已越来越少,但处在“贫困线”边缘的非贫困人口,实际上依然是农村低收入群体,理应得到重视和扶持。将他们都吸纳进入“股份经济合作社”,对于提升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大有裨益。

一以贯之

扶持合作社发展产业

通过几年发展建设,可绿化的宜林地面积越来越少,接下来,该如何保证村民稳定增收?

“发展产业才是根本。”大宁县委书记王金龙说:“通过这几年对合作社的优先扶持,让村民队伍壮大起来,引导扶持合作社围绕‘有机大宁’‘园艺大宁’发展产业,走出产业兴旺之路。”

“今年计划全县发展花卉10万平方米。”楼底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人、村支书程红剑说:“花卉项目投产后,年收入可达1800万元,可带动楼底村60人就业,年人均增收3万余元。”

时至今日,程红剑仍记得第一次去参加议标时的场景。“议标的时候,乡里的领导、专家库里随机抽取的专家、相关部门派出来的代表,满满一屋子人。”程红剑说:“专家会问一些具体的问题,比如修公路会问土层多厚、砂石比例等具体指标。我们合作社有会干的,而且经过县里统一集中的培训,这些东西都有数。”

手中有术,心中方能有数。大宁优先扶持贫困户,在授之以渔中不断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力求将好事办好、实事做实。楼底村村民刘英明,忙忙碌碌中,日子过得格外踏实。“一年出了100多个‘工’,每天130元。这下好了,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了。”(记者 乔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