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桥梁 华社喉舌——贺《柬华日报》创刊二十周年
陈世龙
二零零零年,世界迎来新纪元——千禧年。时值改革春风吹拂高棉大地,各行各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柬华理事总会业务蒸蒸日上,在柬埔寨的华人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华人华侨为柬社会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得到了柬埔寨人民的普遍认可。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界、各领域皆需要实事求是、翔实客观的传媒来传播各类资讯,以促进交流并能及时获得最新信息,这一点对于华人社团而言亦不外乎。因此,远见卓识、任重道远的柬华理事总会创办了《柬华日报》,为当时柬埔寨寥寥无几的华报添砖加瓦。
作为柬华理事总会唯一的机关报,《柬华日报》自始至终以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风雨无阻地走过了二十个春秋。自创刊伊始,《柬华日报》便牢记初心、肩负光荣的使命——为促进柬中友谊而积极搭起友好桥梁、为弘扬中华文化而负任蒙劳、为成为华社喉舌而尽心尽力。此外,致力于把良好的精神食粮和快捷的资讯奉献给读者,在丰富读者的阅读生活的同时,《柬华日报》也成为了华校师生的良师益友。
友谊桥梁,华社喉舌。众所周知,柬埔寨历经了三年多的内乱,百废待兴。柬政府改革开放后,与中国往来日益密切,如今已然是“铁哥们”。柬中两国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一定会呈现于《柬华日报》的报端及其相关平台,让柬华人华侨及时了解祖(籍)国的方方面面,也让中国人了解海外侨胞和华人所生活的国度的动态。其中,柬中两国人文交流方面,《柬华日报》一贯积极参与,为促进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起到了“牵线搭桥”的积极作用。此外,《柬华日报》的办报宗旨之一是为在柬华人华侨提供了大量的最为前沿的新闻资讯,同时也成为华社、华人、华侨宣传报导的重要窗口。故此,柬华人华侨的心声皆可通过《柬华日报》来表达,让民意“掷地有声”。
文化使者,师生益友。在弘扬中华文化这方面,不仅仅是华校的千里之任,中文报刊也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与华校相辅相成。华校学生除了学习日常的课程,课余时间读读报刊——在了解社会动态的同时还可以不断提高中文阅读能力,尤其是《柬华日报》面向华校学生所开设的专栏,是学生们相互学习,提高写作水平的乐园。笔者读书时就喜欢自制剪报,爱不释手。此外,教师们亦可发表教学心得、生活偶感等,让文字代表心声、情感在报端专栏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作为华校莘莘学子的一员,笔者与《柬华日报》可谓是故交——回首《柬华日报》刚创刊时,笔者尚是端华学校初中三年级的学生,虽有阅读书报的爱好,但写作功底甚差。后来,因为有了《柬华日报》和其他华报的良好平台,华校师生可以以文“会友”,互相学习、交流,笔者也慢慢地从一个惧怕写作的人成为一个热爱写作的人。然而,让笔者至今仍然记忆犹新的是:因为笔者当时勤写勤练勤投稿,又喜研中国文言文和诗词,故此,《柬华日报》负责编辑师生和社会文学爱好者作品的前辈们对笔者留下了比较印象的深刻,于是有幸登门拜访了编辑前辈们。诸前辈虽身为柬埔寨华人,但中文造诣很高,对作文写诗的方法很有见地。亲切闲谈之余,俾使笔者受益良多。悉心指导的金玉良言,笔者至今难忘,在此深表谢意!
《柬华日报》的成长历程,可谓一路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加上广纳众议、博采公论,不断总结经验,扬长避短,力求以日新月异的面貌以飨读者,除了报导抢占先机、客观翔实外,更具形式美观。故一份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内容包罗万象、应有尽有的报纸便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足不出户”的读者轻松浏览天下事。如今的《柬华日报》更是与时俱进——不仅仅停留在单一的平面媒体上,而是不断地努力向多媒体、自媒体发展——除了逐渐完善的网页,增加一些视频报道外,更善于利用各种社交网,如脸书、微信等公众平台和手机客户端为读者提供实时的资讯,不但给世界各地的读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阅读渠道,从而对柬埔寨社会,尤其是对柬埔寨华人华侨有了更深入地了解,而且所呈现的内容也更为丰富多彩。
二十岁,风华正茂、飒爽英姿,无时无刻不在焕发着青春的无限魅力与光彩!如果二十岁是一朵花,那这朵奇葩正值绽放时刻,芳华四溢,处处留香。如果二十岁是最美的韶华,那定然是一个年轻有为而不负青春年华。在此,笔者要表达对《柬华日报》的全体工作人员的敬意,道声诸位辛苦了!笔者坚信,在诸位的敬业精神、含辛茹苦、齐心协力之下,《柬华日报》将会越办越好,走出新时代之新传媒的独特风采!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