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15第一阶段会议闭幕 取得多项成果
【综合消息】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15日晚在昆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刚刚闭幕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取得三方面重要成果。
一是凝聚广泛政治意愿,形成强大的政治推动力。多位国家领导人和联合国秘书长线上出席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讲话,为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注入了强大信心和政治推动力。
二是达成“昆明宣言”,这是本次会议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作为一个政治宣言,“昆明宣言”的达成为“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磋商提供了政治指引,体现了各国采取行动,扭转当前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并确保最迟在2030年使生物多样性走向恢复之路的决心和意愿,将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注入新的动力。
三是中国提出了务实而有力度的东道国举措,宣布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中国政府在大会的领导人峰会上提出,中国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尤其是宣布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信基金,进一步展示了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迈上新台阶的雄心和行动。
黄润秋表示,相信这些举措将有力地引导各方务实行动,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更大的支持,共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进程。
发布“共建全球生态文明”倡议
此外,闭幕式上,生态文明论坛全体代表共同发布“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全球生态文明”倡议。
当日,生态文明论坛全体代表共同倡议,各方要共同促进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加强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制定、实施和评估,强化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多边合作等,呼吁各方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心协力,抓紧行动,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
《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在致辞中称,在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系统退化、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全球危机方面,中国政府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在此次论坛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中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展示了如何将愿景转化为实践。她表示,“我们的昆明之旅需要我们在相互关联的工作领域进行强有力的协作与合作,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其他政府间商定的目标保持一致,让我们共同努力,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并在2030年之前让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
COP15主席、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指出,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了重大风险,全球环境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际社会必须携手共进,加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合作。他提出,各方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积极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
在两天时间中,生态文明论坛共举行7个主题分论坛,近2000名代表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围绕论坛主题开展对话研讨。与会代表分享了国际国内各领域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经验和做法,释放出了全力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积极信号,提出了环境、气候、生物多样性和经济社会协同治理多方共赢的美好愿景,达成了广泛共识,形成了10多项成果。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