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记的高棉拾笔》中文版获柬官方批准出版发行
【本报消息】备受中国驻柬埔寨大使王文天关注,原中国新闻社柬埔寨分社社长黄耀辉在金边撰写的《中国老记的高棉拾笔》中文版散文集,获柬国家统一书号,12月9日在金边出版发行。
柬埔寨新闻与广播电视总局副总局长尊占皮隆对此书给予高度评价,表示有计划组织翻译人员对该书译成柬文版出版,以加强柬中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
原中国新闻社副社长、副总编辑夏春平、时任中国华电西港发电有限公司董事长乐建华分别作序。该书汇集了作者在任期间,以及重返柬埔寨后新闻以外的“文学冲动”的散文30余篇和大量的纪实图片,包括在柬中方工地人物素描、时政感慨、思乡思亲,文笔流畅,又不失淡雅清新。
夏春平在《沾满泥土芳香和文学情结的中国记者》序中评价道,“每篇我都认真看了,真实、接地气,通过朴实的语言,反映了现实高棉的风土人情,展示了在柬中资企业人的酸甜苦辣。”
夏春平说,“新闻是‘记录’事件,与想象无关。唯有文学,擅长细腻,可天马行空。书中:“我的‘封城’日子,是在柬埔寨。那是发生在2016年底赴柬5年后的事,那一年,高棉大地依旧没有冬天,只有谈虎色变的肆虐疫情,是高棉大地最寒冷的一个‘冬天’……”简单的一段话,就把‘疫情’的‘冬天’印在了没有的冬天的柬埔寨。又如,“……事实上,工地开的‘批斗会’很和谐,没有你死我活的场景,没有上纲上线,句句‘逗你玩’。”《工地也开“批斗会”》里,借用人们熟悉的“批斗会”的语言和场景,表达疫情‘封闭式管理’的自我娱乐,同时,又是写出了同胞,敢勇于挑战疫情的乐观主义精神。《家长里短》,看似‘家里’的琐事,实则为离开父辈的荫庇,只身‘闯江湖’的成长经历。没有掩饰‘过失’,也没有‘粉饰’,每一个细节,都流露出对真实生活的无奈和拼搏,一个栩栩如生的‘矿二代’,成长为国家通讯社记者的故事……”
黄耀辉是中国新闻社记者,2016年10月31日奉命赴柬“开疆拓土”,筹建“中新社柬埔寨分社”,并出任首任社长,撰写和拍摄了大量有影响的新闻稿件和图片,目睹和见证了中柬两国历久弥坚的友谊。2019年底卸任,又因疫情影响,延至2020年8月31日离金回国,同年11月“逆行”柬埔寨,再度聚焦中国华电香港公司西港火电项目建设。
从职业记者关注的“大事”,到转身关注在柬华人的“小事”,不仅是职业的延续,更是文学情怀的释放。作者表示,每一件“小事”,到表达心中的中柬两国友谊间的大事。
乐建华在为该书题写的《侠者耀辉》序中说,“因公与耀辉先生多有交往,始识先生之侠气。余与先生尝曰:如于战争年代,先生在野可为侠士,在朝当作将军。何也?先生疾恶如仇,凡有不法,定撰文怒斥其非。庚子年,举世大疫,曾有国人未守高棉防疫之规,先生即发文斥之,高棉华人舆论为之一振,众曰‘许久未见如此正义凛然之文!’后坊间传闻,此文颇得王大使文天先生赞赏,称‘真侠之大者也’。先生性烈若此,不为侠者何?”
乐在序中说,“庚子大疫,先生本可归国,与妻女相聚,含饴弄孙。辛丑年初,疫情肆虐,众人困于工地,轻易不得出,士气渐低落。先生感于工地生活,始有工地系列之‘惊雷’与‘蛙声’。余观后,突发奇想,何不劳先生为众人逐一‘画像’?之后先生为杰出者绘‘亮点’,……工地系列渐成。耳顺之年,喜奔于球场,体健犹胜,更笔耕不辍,短短半年,一书成型……”
作者表示,期待读者喜欢书中的“故事”,称故事就是一面“镜子”,高悬于中柬两国人民的心间,多做有利益两国人民的事。他还表示,将会继续关注在柬的中资企业和华人,关注他们的故事。
该书由原中新社资深编辑景笑林编审,广东知名广告人薛永权封面设计,柬埔寨柬中时报媒体有限公司出版,即日起上架柬全国书店。
(完)
——————
后 记
2016年10月31日奉命飞抵柬埔寨筹建“中国新闻社柬埔寨分社”,至卸任退休已成历史。
历史功过,后人评说,唯有感慨,来自与主业新闻无关的“笔墨”唠叨……
经常有朋友问,我的大学专业是什么。不好意思,我从没迈进大学之门,唯一一次走进“复旦大学”的“经历”,还是1992年底学生放寒假,当年人民文学杂志社函授部借用校园一角,经韶关市南叶杂志社桂汉标老师推荐,参加全国学员面授。
丢人一辈子,是那个丢人的年代!自学抢“文凭”谋生,也是时代凄凉的嚎叫……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既赶上“饥荒”,又遇“文化大革命”,还闹“知识越多越反动”……除了“口号”,从出生到求学,学校拿不出东西可教,除了写“批判文章”,还是“斗争”,直到稀里糊涂上了高中还看不到前途,强忍四个月后,索性穿上“工作服”为革命下井“挖煤”……后来,一头扎进“文艺复兴”里,跟着别人学“疯狂”、玩心跳,得到父母和家人,以及文学老师的支持,战战兢兢“写故事”……再不忍回头提那段由辛酸和泪水洒凝的“泥巴路”。
“写故事”到“写新闻”,文学初心不改,但终究还是“业余”。偏爱“故事”,能爱恨自如,能渗透情感,与“时效”无关 。偶尔,放下“主业”写“故事”,知道人就是充满情感的动物,太多的情绪要“宣泄”,太多的经历要“留下”,太多的情感要“说话”,太多的“故事”留给身后……没有精彩,唯有平平淡淡。
其实,平淡才是真。平凡的故事,由平常心,看平常人,不丢人!
总社老领导夏春平说:有情怀!
2019年12月12日的《耳顺之结》自说:余喜,上世纪1976年丙辰年竟17岁舞象之年成煤矿工,幸与“报道组”文字结缘,已亥年六十耳顺挂笔。43年笔耕执着,异为得失,自释相辩,功在他人。
是年,置身异国,倍感祖国伟大,任凭世界风云多变,中华振兴之强烈。醒身自悟,遵外事纪律,不忘初心,严格涉华之文,铭记党员海外纪律,贯于学习工作,现形于参与策划洪森出席北京峰会前夕的书面采访、“建国70周年”约稿、与中国商会携手参与“中柬建交60周年巡礼”结集出版、邀华媒赴川“客户座谈会”及第10届华文媒体论坛、助中国大使馆赴广州实施2019年“柬埔寨主流媒体短期赴华采访”项目,获通报之荣;跟踪6月22日西港重大坍楼事件真相……寨虽小,事之频,亦无漏,发稿、落地皆丰收。……善哉,已亥年之劳,皆有获,已亥年之累,心亦宽。忆地球深处煤之采,时开疆高棉拓分社之立,43年笔耕,满是艰辛泪,乐于执着犟,苦中作乐度日,明晓善在之行,德在他人之助, 耳顺满乐而告老,感恩导师,吾社之伟!
正是:孤芳中秋,金边夜景,登顶鸟瞰。满眼璀璨,灯火闪烁;无尽辉煌,千里无限。色光纵横,笛声起伏,万种风险出暗流。江湖险,赢在少年狂,何惧善恶!闲来荧屏堆码,醉当年黄金岁月中。聚知心朋友,豪饮海喝,年轻气盛,感言怒斩。憧憬青春,头破血流,粗茶淡饭笑语中。说鬼话,谎言亦冠冕,人心可防!
呜呼,累否?!
“解脱”从中国华电(香港)西港项目上开始,不一样的激情,同样的每一天……一个记者职业生涯之外的另一种生活记录,宛如从前,不精彩,却真实。
谢谢柬埔寨“柬中时报传媒集团”总经理阮志强;谢谢《柬华日报》社社长黄焕明,总编辑安佳;《高棉日报》代志刚、张照;《柬单网》刘鸿飞,以及太多的柬埔寨华媒朋友和奋斗在柬埔寨的同胞……感谢“中柬中记协联合主席”刘晓光,感谢柬埔寨东方联盟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涛!
铭记华电(香港)西港项目公司,难忘朝夕相处的每一位工地人!
致敬,高棉大地上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和同胞!出了国,方知祖国的强大,也知晓“渣胞”的可恶。
您保重,鞠躬再道:平安就好!
2021年8月9日 西港工地
《选自柬埔寨王国批准出版“黄耀辉:中国老记的高棉拾笔”》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