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不纯的“印太经济框架”,能给东南亚带来什么?
来源:南海之声
沉寂了几个月的“印太经济框架”这两天泛起了一丝波澜。8日至9日,该框架在美国洛杉矶举行了首次面对面的正式部长级会议。
该项目创始之初就被外界视为美国实施“印太战略”、围堵中国的重要抓手。在本次会议中,除了聚焦在供应链、贸易、绿色经济、公平经济等4个领域推进谈判外,如何处理非经济因素的“场外干扰”仍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参与“印太经济框架”的14个国家中,东盟国家占了一半。日本共同社报道称,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关系密切,对该框架是否含有“针对中国色彩”倾向表示担忧。此外,美国因考虑到对本国产业的影响,不会涉及关税撤销等议题,寻求借此扩大对美出口的东南亚国家很难看到“印太经济框架”的好处。
不管这个“框架”想框住谁,但很重要的一点是,对于东盟国家来说,发展是第一要务,如果只是开“空头支票”,甚至夹带政治“私货”,东盟国家自然不会买账。
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日前在接受采访时呼吁东盟向中国“靠拢”,警惕美国对该地区稳定的破坏和挑战。菲律宾金砖国家政策研究会创始人赫尔曼·劳雷尔对此撰文评论称,这应是来自东盟和亚洲国家的勇敢声明,东盟要的是和平,不是挑衅!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成功范例越来越吸引国际主流媒体的目光。本月初,首批中国制造的高铁列车运抵雅加达港后,美联社刊发了一篇报道,着重介绍了这条未来“东南亚时速最快的铁路”。
日本《读卖新闻》9月4日刊发了记者采写的关于中老铁路的专题报道。报道中提到的一个细节令人印象深刻:日本驻东南亚的一位外交官曾对记者表示,“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的经济实力太有吸引力了。”
中国外交部新任发言人毛宁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也点赞雅万高铁和中老铁路,称其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9年来中国同东南亚国家一道,深化互利共赢合作的生动缩影。
尽管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但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刚刚闭幕的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为中国企业与东南亚国家企业搭建了绿色经济的交流合作平台。已经连续三年参会的泰国金池工业园总裁罗铁英表示,“服贸会帮助我们精准地对接了中国的企业以及客户,使得我们园区在节能配套、太阳能发电、新能源供应等方面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金秋时节,好戏连台。将于下周开幕的第19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局之年的又一场重头戏。据了解,本届东博会展览总面积已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合作与发展是世界人民的心声。不同于那些荒腔走板、逢场作戏的独角戏,调子准、身子正、心意合的大合唱才能赢得真正的满堂彩。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