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出柬埔寨乡村“人间烟火气”
【本报综合消息】傍晚时分,柬埔寨磅清扬省磅德拉拉县吉勒乡,一辆载满女工的汽车从乡道上驶过。她们戴着花花绿绿的帽子,手臂上裹了一层防晒冰袖,一前一后紧挨着站在挡板内。
此时正值十月中上旬,骄阳炙烤着大地,炎热难耐,却挡不住女工们头巾包裹下的脸庞露出灿烂的笑容——这是下班回家的喜悦。
“乡道没修好之前,女工们骑摩托上下班,油钱都得不少;现在好了,每月十块,工厂安排车辆统一接送。”上海建工承建的中国援柬乡村道路项目经理赵伟朝告诉记者。
同时身为上海建工柬埔寨分公司总工程师的赵伟朝说,新乡村道路修建之前,一路骑车一路吃灰不说,路面坑坑洼洼,雨季水一淹,压根看不到坑洞深浅。64岁的当地村民加英就因为路面不平摔过好几跤,晚上“能不出门就不出门”。
但总有些情况必须出门——孩子上下学,孕妇分娩,突发疾病的老人送医救治。吉勒乡乡长龚路坦言,过去,救护车过来的路上,一会儿堵车,一会儿颠簸,耽误了不少时间。因此,村民对于改善道路状况的需求格外迫切。
2019年11月底,中国援柬乡村道路项目二期开工,村民们“除了开心还是开心”。早在项目组召开第一次征地大会之前,乡里就提前召开了动员大会,大部分民众都愿意把土地让出来,支持道路建设。
达拉是磅清扬省6条援建道路的柬方项目经理,到哪儿都穿着荧光绿条纹的背心,不时观察路面状况,记录在小本子上,很是专业。达拉参与过多条国际援助道路的修建工作,他说,中国援建道路对于原材料的管控更加严格。
“中方修路前,会先挖开路面、将原来的泥土全部清理干净,再填上经现场试验达标的土。”达拉介绍,KCH9道路原来的土本身黏性重,雨天吸水后,含水量更大、易变形,尤其当重车压过路面时,就像踩在弹簧上一样凹凸不平。为此,中方团队宁愿从30公里以外的地方拉透水性更好的砂性土来,让他见识到了严格的“中国规范”与“中国标准”。
也许是瞄准了一条好路将带来的商机,居住在KCH11道路边的静雯选择与中方同时“开工”,等到路修好了,房子也差不多扩建好了。“原来是个只有六十平方米的小屋,现在有几个篮球场那么大”,静雯说。从门前用废弃可乐瓶分装的汽油,到头顶如瀑布般悬挂而下的小袋装洗发水、咖啡粉,再到地上堆放的油盐酱醋,村民生活需要的,在她这儿基本都能找到。
小商贩们也瞄准了商机。卖粿条炒饭、香肠法棍面包、甘蔗水、椰子糕的小推车纷纷停在商店前,只待饥渴交加的过路人停下,为他们送上一份能量与清凉。
“乡村道路修好以后,‘瓦罐之乡’的瓦罐终于不用担心运输过程中的磕磕碰碰,新鲜农产品能更快到达消费者的餐桌上,许多服装厂也将目光投向这里,投资机会接踵而至。”上海建工柬埔寨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辛国顺说,援建的虽然只是基本的乡村道路,但给柬埔寨民众带来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主路修好以后,当地乡政府还自发修起了支线,更多村路与乡道相连,也让乡村间有了更多人间烟火气。
援柬乡道上,车在走,物在动;援柬乡道下,源源不断的活水在流。从前路不好,频繁修路挖坏水管。如今,不仅一根根水管更好运进来,水管因修路而被“波及”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村民的饮水问题得到解决。
“别看就一条路,修路的好处可不止于路。”辛国顺感叹道。
(中新社|欧阳开宇 余湘珺)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