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问题解决“迟滞不前”?中外专家这样“支招”
来源:南海之声
“过去20年来,《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在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体现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精神和亚洲思维。”在11月3日至4日举行的“2022年海洋合作与治理论坛”上,来自中国、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的专家学者对《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高度评价。
南海和平稳定是地区国家共识
2002年11月4日,在柬埔寨金边举行的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期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DOC)。
在《宣言》的框架下,南海问题当事方承诺通过谈判解决争议,保持克制,在和平解决领土和管辖权争议之前,有关各方承诺本着合作与谅解的精神,努力寻求各种途径建立信任,并探讨和开展合作。制定“南海行为准则”(COC)在《宣言》第十条被明确提出,也成为中国和东盟国家至今不懈努力的方向。
在越南外交学院副院长阮雄山看来,《宣言》的签署是东盟国家和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重要里程碑,《宣言》达成的共识一直得到东盟国家和中国的支持,它帮助和促进各方在南海问题上有效管控分歧、建立信任和促进合作。
20年来,为全面有效落实《宣言》,签署国共召开了19次高官会和36次联合工作组会。在《宣言》框架下,中国和东盟国家积极深化海洋领域务实合作,取得累累硕果。
据中国驻东盟特命全权大使邓锡军介绍,中方设立了“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积极支持中国和东盟国家各类海上合作项目。中方和东盟国家还积极加强海上互联互通、海洋科技联合研发等领域合作。作为南海最大沿岸国,中方尝试率先使用岛礁民用设施,向周边国家提供防灾减灾、预警搜救等公共服务。
种种举措对南海沿岸国家积累互信起到了积极的意义,对探索合作机制起到了促进作用。阮雄山表示,“只要各方有政治共识和意愿,就一定能找到解决南海问题的最终路径和方案”。
解决南海问题须摒弃西方式对抗外交
尽管南海和平稳定是区域国家的共识,但近年来,南海区域依然暗流涌动,逐渐成为大国博弈的“角斗场”。不少专家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美国等域外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不断介入。
美国海洋问题专家马克·瓦伦西亚表示,美国在亚太区域挑起的针对中国的对抗和竞争,让南海成为亚太地区潜在的冲突爆发点。如果大国间对抗性的竞争没有改变,“南海行为准则”(COC)磋商将会持续受到影响,南海问题也很难尽快得到有效解决。
菲律宾亚洲世纪战略研究所副主席安娜·马林达·乌伊认为,正因为亚太区域充满挑战的地缘政治现实,东盟国家和中国应摒弃西方式的对抗外交,转向更加亚洲化的争端解决方式。这也让在《宣言》的框架下积极推进“准则”磋商变得更加重要,它将让南海问题当事方通过对话、谈判与协商来形成更多新的共识。
事实上,不少专家都表示,《宣言》的签署和实施表示中国和东盟国家完全有能力解决彼此之间的海洋主张和管辖权争议,地区国家才是妥处南海问题的真正主人。
北京大学海洋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胡波认为,在南海和东亚地区,处理争议的范式与西方世界有很大不同。西方世界所倡导的有形的国际安全机制并不一定适用于南海区域,尽管《宣言》并非具有约束力,但各方通过相互克制、战略沟通与政策对话,依然让南海区域维系一定程度的和平与稳定,这种东亚模式是有效的,也需要我们有更多耐心、智慧和努力去构建有形的南海安全机制。
以蓝色经济促南海和平
南海问题的解决并非一蹴而就,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将注意力集中在促进地区合作与发展上,却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共识。
安娜·马林达·乌伊表示,虽然当前南海局势远非理想,但不可否认的是,“南海地区整体是和平的,南海区域的经济发展潜力也是巨大的”。
通过中国-东盟对话机制的建立,以及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合作平台,中国与东盟国家不断深化经贸合作关系,极大地促进了地区国家的发展繁荣和人民福祉。中国自2009年起连续13年是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已连续两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在海洋经济领域,中国和东盟已从渔业、港口航运等传统产业,逐步扩展到海洋旅游、海洋科技等领域。中方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环南海经济合作圈”等合作倡议,为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海洋经济产业合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机制性动力,“蓝色经济伙伴关系”正在稳步构建。
越南外交学院南海研究所所长阮氏兰英认为,当前中国正在“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东盟国家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加强与海南自贸港在海洋领域的深度合作,以更大的经济合作促进更多的政治互信,为南海区域秩序构建增加更多新的共识。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