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危机一周年将至,全球安全持续震荡,中国-东盟何以成为区域“稳定器”?

来源:南海之声

2023年2月21日,中国外交部长秦刚宣布中方正式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

支持“东盟中心”协调效用

长期以来,东盟以坚持“中心地位”来谋求相对中立,运筹同各方的关系。通过逐步建立起东盟地区论坛、东盟10+1 、东盟与中日韩10+3 、东亚峰会等一系列机制,东盟积极主导着区域合作机制,有效扮演着战略协调作用。

在2022年8月4日举行的中国-东盟(10+1)外长会期间,中方发布《中国支持东盟中心地位的立场文件》,强调作为东盟近邻和全面战略伙伴,中国希望看到一个团结、独立、强大、发展的东盟。

事实上,中国在与东盟有关的重大问题上,一直率先采取合作态度。中国最先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最先同东盟建立自贸区。在2022年东盟国家接连举办东盟峰会、G20峰会、APEC系列会议期间,中国始终采取积极支持的立场。

2022年11月11日下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柬埔寨金边出席第25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

 

许利平表示,从目前来看,以东盟为中心地位的安全架构,对于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促进地区的和平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中国对此非常认同。

“此次《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再次明确支持‘东盟中心地位’,这既是中国一以贯之的态度,更表示中国提出‘全球安全倡议’绝不是另搞一套,而是维护现有的地区秩序,推动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搭建南海区域安全架构

当前全球政局激荡,在域外大国的持续干扰下,东盟地区传统安全领域的风险与日俱增。与此同时,恐怖主义、网络犯罪等非传统领域的安全问题也持续困扰本地区。

在中国与东盟安全共同体的建设上,许利平认为,正如《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中提出的那样,要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

“在传统安全领域,我们看到中国与东盟正在致力于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谈判,为南海建立起可持续的安全架构,这对于南海的和平稳定与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在非传统安全领域,中国与东盟近些年来在共同打击跨境犯罪、共同应对气候灾害等方面,已经取得很大的合作成效。中老缅泰四国持续11年在湄公河流域展开联合巡逻执法行动,有力遏制湄公河流域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有效维护国际航运安全和沿岸各国人民合法权益。

2022年10月28日,第122次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行动圆满完成。(来源:中新网)

 

许利平指出,中国与东盟安全合作有着明显的危机驱动的特点。东盟地区面临着自然灾害频发、经济复苏乏力、恐怖主义、地缘竞争等众多安全危机,应对这些危机,东盟需要中国的支持与帮助。

“当对方主动要求我们去帮助与合作,这样的合作会更有动力,也更能持续。未来,尤其是在澜-湄合作框架下推进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我们还有很大的空间,双方也有很大的需求。”

“东方式”安全观驱动持久合作

“东盟方式”是东盟国家长期以来坚持的独特外交模式,它以磋商和对话作为合作基础,强调不干预其他成员国内部事务原则、平等外交原则等。在许利平看来,“东盟方式”与中国提出的“安全倡议”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东盟方式’强调照顾彼此的舒适度,中国安全观强调相互尊重、开放包容、互利共赢,这都体现出一种东方人独特的安全观,凝聚着东方式的传统智慧。中国传统格言就指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而不同,我们不搞排他性,不搞胁迫,而是开放包容,对话协商。”

2023年2月7日,中老泰实现全程铁路货物运输

 

许利平同时指出,解决安全问题并不能单独通过安全自身来解决,发展是破解安全治理的重要基础。对于东盟国家和中国来说,发展是共同的诉求。通过包容性发展来促进安全合作,这样的安全才能更稳定,更持久。

随着中国与东盟在2021年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边各领域合作持续深入。中国-东盟自贸区(ACFTA)3.0版谈判于2月初正式启动首轮磋商,新一轮经贸合作升级揭开大幕。“南海行为准则”也即将在3月展开新一轮谈判。

面对域外势力蓄意在东盟地区挑起大国竞争,制造安全风险,许利平认为,只要东盟国家与中国一起坚持遵守包括《联合国宪章》在内的国际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守已经达成的处理双边或多边关系的共识,不要被某些域外大国诱导带偏,“任何外来因素的干扰,我认为都能够有效地进行应对。”

你可能还喜欢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