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华文热的助燃剂——赞中国来的老师们

作者:杨豪

又一个学年结束了。

这几天,打开《柬华日报》和《华商日报+柬中时报》电子版或纸面版,一条又一条的某某学校“毕业礼”、“结业礼”、“欢送志愿教师”、“欢送侨办汉办外派教师”的新闻很多。

许多祖国来的教师的工作或生活总结、临别感言类的文章也很多。

篇篇文章,把居柬华人华侨热爱祖(籍)国、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把师生情、同事情、中柬友谊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作为一个退休华文教师,我很有感触。

肯先,我确信柬埔寨华文教育的又一个黄金时期、火热时期已经到来。虽然有些地方还面临缺乏新一辈领导人、资金、校舍、师资等困难,但我相信在祖籍国大使馆的亲切关怀下,在柬华理事总会的正确领导下,在越来越多的本地和中国来的热心人士积极支持下,这些问题都有可能解决。

世界性的“中文热”已兴起,在柬埔寨,2022年11月,中文被正式纳入政府教育体系。国内外、大小环境都有利于华文教育在这里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当然,时代已变,方侨生会长说,“发展华文教育能增强柬埔寨的竞争力”,“现在的柬埔寨华文教育,不是中国国民教育在海外的延伸”。我理解:意思是办华文学校不是搞侨民教育,而是柬埔寨多元文化的一部分,与柬埔寨息息相关。

其次,我感受到祖国来的年青老师对柬埔寨的热爱,他们虽然各写各的,但总的主题都是不虚此行,珍惜他们一年的时光。看来,柬埔寨华社领导的家国情怀,学生的纯真好学,学生家长和老一辈同事的关心爱护,同一辈同事的坦诚相待,令他们忍不住要写,表达心声,留下纪念。

我不禁想起我二十多三十年前任职端华校委主任时的中国同事。

回忆起起当年的中国同事,可以说是“有爱有恨”。

可爱的是,当年的中国同事有许多认真工作的好老师,其中有从那时候起,坚守普通教师岗位直到现在,也有工作能力强,升任学校校长、主任、华社社团骨干;也有转业成功,成为侨领并能回馈华社的。

可恨的是那些“借路经过”的中国同事。

当时中国国内的改革开放已进入深化阶段,人们对生活质量开始有所要求。官方的出访考察,报导中看到外国的各种先进与中国的落后差距,造成许多中国同胞“走出去,求发展”的强烈意愿。这或许就是“上好下甚”吧?

于是许多有条件的人走正道,出国留学或工作、创业;没条件但也想先富起来的走小径,大目标都是欧美加日澳。东南亚不热门,却又是最靠近、比较容易到达的地方。

于是金边成了一个“候机处”——不是等航班,是“等候机会”。

为了打持久战,不少“候机客”到华校求职。那时,柬埔寨大多数华校包括端华,复课刚第三个学年,学生猛增,师资严重缺乏,对来求职者几乎都“来者不拒”。凭老牌名校、公立学校的优势,到端华应聘的人较多。

开头我们很高兴地接受我们的中国同胞,因为他们大都有较高学历。但不久,接二连三的.突然不辞而别的中国老师,让我们校委会十分头痛。他们说走就走,不留一点交代,往往让一些班级的学生“坐等老师”,如果这个班的班干事比较机灵,会到校务处找,要是班干事反应较迟,就浪费了好多时间。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无可厚非,也没法阻止;当时手机还金贵,没办法打个电话说再见,可以谅解;怕我们强留,不敢先辞,也可以理解;走前托人说一声,或者传张便条,总不难吧?

我不是故意挖疮疤,我提这种事,是想让不知道一些过去柬埔寨华校复课伊始时的艰难,让朋友们看一下,当年的一些中国老师和现在的中国老师天渊之别。

当年来的,是自己来,目的不是发扬中华文化,只是借路经过;现在来的,是国家派,帮助柬埔寨培养人才!

现在的祖国,据2022年9月网络资料,“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师资力量雄厚,所以有能力向外提供各种形式、各种水平的师资。

根据柬华理事总会秘书处的记录:

1. 第一批侨办外派教师于2009年派遣到柬埔寨。

2. 第一批汉办(语合)志愿者教师于2010年派遣到柬埔寨。

3. 2023-2024年度的侨办外派老师有104人 ,语合志愿者有146人,分派柬埔寨14个省32所学校。

柬华应用科技大学孔子学院:学生共823人、教师共15人(包括中国语合志愿者6人)。
有两所大学这些单位的正式全称: 1.柬华应用科技大学孔子学院(以中文授课)、2.柬华理工大学(以英文授课)。

4.全国华文本土教师共有:1226人,中国籍约20%。

(以上资料由锺耀辉秘书长提供,注:“语合”全称是“中国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

目前,祖国非常重视教育领域,在中国当教师,待遇很好,许多年青人肯舍弃湿暖的家乡,远赴异国援教,生活的舒适度或许不及自己的家。

但是,他们发扬了国际主义精神。他们在传播中华文化,他们在增强中外友谊,他们在促进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了解!促进社会的共同发展。

“援教”值得他们骄傲自豪,同事情、师生情工作经验值得他们怀念珍惜,值得他们写文章。

从长远着想,“援”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送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国有关部门和柬华领导们都知道长期依赖援教不是办法,总会文教处郑棉发处长说,“培养本土教师是提高华文教育的关键工作。”

这个关键工作己在祖国教师的帮助下进行多年,为多地华校培养送去了约 150 名本土教师,相信再多几年,本地华校小学教师可以全靠本地人。

培养本土人才,开展高等教育的工作也在进行,柬华理工大学开学了,端华大学建成了,开幕典礼上,刘明勤会长庄严宣布:要把端华学校办成一所让社会满意的一流学校。

真是一片热火朝天!

不过在这个过渡时期,火热时期,柬埔寨还是需要“助燃剂”——中国老师的援教。

欢送旧一批,即将欢迎新一批。感谢你们,中国来的老师们!赞扬你们,文化使者,友谊使者!

你可能还喜欢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