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此心安处是吾乡——访旅居澳门的国际人士

2024年7月6日拍摄的澳门风光(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张金加 摄)

新华社澳门12月7日电 31年前,现任澳门大西洋银行行政总裁的葡萄牙人卡洛斯·阿尔瓦雷斯(中文名区伟时)曾来这里度假。如今,他已经在澳门工作了6年,“友善”“便捷”是他对澳门最大的感受。

“澳门的社会环境非常友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之一。在这里可以轻松找到全球各地风味的饭馆和价格实惠的米其林餐厅。”区伟时认为,他舒适的生活得益于澳门独特历史背景带来的东西方文化交融与碰撞。

2023年7月5日拍摄的澳门大西洋银行行政总裁、葡萄牙人卡洛斯·阿尔瓦雷斯(中文名区伟时)。新华社发(张金加 摄)

2023年,澳门特区政府提出“1+4”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策略,涵盖综合旅游休闲、大健康、现代金融、高新技术、会展商贸和文化体育等重点产业,推动澳门经济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作为金融领域从业者,区伟时非常关注这一政策。他表示,经济适度多元化有助于澳门吸引更多跨国企业投融资,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并将进一步惠及澳门人的生活。

同样来自葡萄牙的若昂·西蒙斯(中文名朱奥)是澳门城市大学葡语国家研究院的助理教授,他在这里生活已有12年。2007年,大学刚毕业的朱奥被公司派到澳门实习,尽管时间不到1年,但他很快喜欢上这座似曾相识的城市。

两年后,朱奥重返中国,先后在北京和武汉学习中文。2012年,30岁的朱奥辞去西安的外教工作,和妻子回到澳门。他说:“澳门很特别,这里的建筑、饮食、语言和朋友都让我有家的感觉。”

2024年11月21日,澳门城市大学葡语国家研究院的助理教授、来自葡萄牙的若昂·西蒙斯(中文名朱奥)在办工室工作。新华社记者 王露 摄

今年7月10日起,国家出入境管理局为非中国籍澳门永久性居民签发往来内地通行证,有效期5年,期内可多次来往内地,每次停留不超过90日。新政策鼓励且更加便利非中国籍澳门居民到内地投资、探亲、旅游、商务、研讨及交流,进一步推动两地人员交往、经贸往来和互利合作。

朱奥便是该项举措的受惠者之一。“2012年我们在珠海买了房,每次花两三个小时在口岸排队往返澳门通勤。现在有了这张新证件,只需要几分钟便可轻松过关。”他说。

来自美国的托德·莱尔·桑德尔(中文名申大德)也有相同的感受。

作为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申大德会和同事从学校步行到横琴口岸,快速过关享用午餐后,再走回学校上课。“这种体验很新奇,这是‘一国两制’方针在澳门的具体实践,也是澳门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成果表现。”他说。

2024年11月14日,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来自美国的托德·莱尔·桑德尔(中文名申大德)在办公室工作。新华社记者 梁家骏 摄

2012年申大德刚到学校任教时还是在氹仔的旧校址上课,有时他会去隔海眺望正在建设的横琴岛。2年后,申大德和家人搬入新校区第一批开放申请的宿舍。“现在横琴校区满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老师和工作人员。”

在澳门工作近13年,申大德很享受这里的生活步调。在他眼中,澳门居民非常有礼貌也很守秩序,外国人即使不会说粤语和普通话也可以在这里生活得很舒适。

同为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葡萄牙人弗朗西斯科·若泽·莱安德罗(中文名利天佑)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葡语系国家、国际关系与地缘政治等领域,最新课题是从国际关系和政治学角度探讨中国与葡语国家关系。

2014年,利天佑开始进行“一带一路”研究,目前已出版2本有关书籍。他对自己的职业有着强烈的认同感:“我非常喜欢澳门,我为这所大学感到骄傲,为我的工作感到自豪。”

利天佑非常期待澳门能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优势,进一步拓宽与葡语国家合作机会。“大湾区拥有庞大的经济体量、先进的科技创新、高端的技能人才,这些特点都非常契合葡语国家需求。”他说。

12年前,利天佑和妻子决定来澳门工作,在这里开始一段全新的生活。时至今日,他见证了澳门的发展,也对这座城市产生了浓厚的感情:“我的家在澳门,我的生活也在澳门。每当有人问我来自哪里,我的答案都是澳门!”

近年来,澳门经济稳中向好,适度多元发展初见成效,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看好澳门的潜力与机会。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澳门外地雇员总数已超17.5万人,较上一年增加2万余人。

不久前,申大德和妻子看了一场西班牙歌剧表演,他说他很享受澳门打造“演艺之都”带来的新鲜文化。利天佑将中国与葡语国家关系研究视为终身事业,并把自己比喻为播种的园丁,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学生们在各自工作领域闪闪发光。朱奥时常怀念在北京读书的日子,他期待退休后能和家人搬回内地。区伟时则相信,即使以后离开澳门,他也会非常想念这里的生活。(新华社记者王露、郭雨祺、刘畅)

你可能还喜欢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