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春节:首个“世界年”
·陈世龙
农历乙巳年蛇年春节,是首个“世界年”。据报道,2024年12月4日,在巴拉圭共和国首都亚松森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九届会议上,中国政府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而在此之前,也就是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
据了解,目前全球约有五分之一的人口每年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此次申遗成功,更是让“中国年”这一全球华人最大的传统节日升级为全球人民共享的“世界年”,展现了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力,促进全球不同文明的交流与互鉴。
春节,拥有四千多年历史的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在中华民族悠悠历史长河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如果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那么,春节便是其中最为璀璨的明珠之一。多少年来,春节是无数中华儿女的童年最美好的回忆,也承载着人们对“家”的情感,以及寄托着人们对于新的一年的期望。
春节,具有丰富多彩的习俗,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等都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将中国和世界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朋友圈”。然而,作为“走出去”的最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春节不仅仅是象征着中国人的“过年”,更是悠悠千载华夏文明的缩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明的进步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春节,对海外华人影响深远,尤其是生活在与中国有着友好关系的国家的华人。柬埔寨与中国世代友好,两国友谊源远流长,历久弥坚。千百年来,飘洋过海的华人先辈们,在与高棉人和睦相处的同时,也把诸多优秀的中华文化融入了当地社会中。其中,春节在柬埔寨可谓家喻户晓。
虽然,春节并非柬埔寨的法定节假日,但是,当地华人华侨对春节的重视,让春节的传统习俗在柬埔寨落地生根——大多数柬埔寨人,尤其生活在首都金边的人,都知道华人家庭除夕吃团圆饭,正月初一相互拜年,大街上时有舞龙舞狮贺新岁,初五迎财神、接福气和财气等等,甚至还会说几句很标准的普通话:恭喜发财,红包拿来。
海外华人可谓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播者、弘扬者。每逢中国的重要传统节日,各类传统习俗的影子在异国他乡随处可见,尤其是春节,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东方国度,华人的欢庆不分种族、信仰或肤色,大家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以柬埔寨为例,每逢春节,柬华理事总会等柬埔寨华人社团都会举办隆重的春节联欢会,以及各类相关庆祝活动,为本地华人华侨和本地居民营造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今年春节前夕,由柬华理事总会主办的为期三天的“喜迎新春·柬中文化缤纷园会”于1月17日至19日在金边市水净华区盛大举行。此活动旨在弘扬柬中文化,深化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共同开启中柬友好的新篇章。活动深受华人华侨和本地人的欢迎和喜爱,反响热烈。
世界,因为文明多样性而精彩,不同文明的碰撞与互学互鉴,乃至交融,美美与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然而,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春节向世人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包容、欢乐、团圆、和平、和谐等理念,故此,不仅千千万万中国人和海外华人华侨对春节“情有独钟”,不少“老外”也对春节颇有好感。这也是为什么春节能如此经久不衰,而且不断地走向全球各地,融入当地社会,成为了如今的“世界年”的原因。
繁星点点,万家灯火。当一家人围坐在年夜饭桌旁,共享天伦之乐时,那温馨和睦的氛围,勾勒出了一幅幸福、祥和的家庭的画卷。这是每一代人的心愿,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祥龙辞旧岁,瑞蛇迎新春。蛇年春节,祝愿大家“巳巳”如意,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