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华的日子里
- 港华学校师艺萌
走出教室,夕阳洒在西哈努克省公立港华学校的操场上,孩子们的笑声在空气中回荡,听着让人觉得温暖。作为一名华文教师,这是我在柬埔寨的第七个月。半年多的时间不算长,却足够让我从最初的陌生和迷茫中慢慢适应,对华文教学也有了一些自己的体会。每一天的课堂、每一个学生的笑脸,甚至每次小小的挫折,都是我成长的见证。
刚到港华学校时,眼前的一切都让我觉得新鲜又陌生。这里的校园不像国内那样宽敞现代,校舍简单朴素,但透着温馨。教室里,木质课桌整齐摆放,黑板上还留着前一节课的板书,窗外是一片蓝天和绿色的大树。操场上,孩子们奔跑着,打排球、踢足球,笑声不断。第一堂课的情景我还记得很清楚,站在讲台上,我看着二十多双好奇的眼睛,无论他们的中文说得是否流利,都会大声地问好:“老师好!”那一刻,我明白了,教中文不仅是传授语言,更是在不同文化之间搭建一座桥梁。
教学的过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刚开始时,我遇到了不少困难。学生的中文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孩子家里会讲中文,基础还不错;有些则几乎是零基础,只能靠在学校学习。为了让大家都能跟上进度,我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尝试把游戏、歌曲、故事等融入课堂,使用多媒体帮助教学,既能激发兴趣,又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有时候,生活中的小物件也能成为很好的教学工具。比如在教“水果”这个主题时,我带来了香蕉、芒果、草莓等水果,学生们看着实物,兴奋地大声喊出名字:“香——蕉”,“芒——果”,课堂气氛活跃,大家记得也更牢了。
班上有个叫美娜的女孩让我印象很深。刚入学时,她的中文不好,上课时总是心不在焉,喜欢做自己的事。但我没有放弃她,而是经常鼓励她回答问题,或请她到黑板上写字。慢慢地,她的中文有了很大进步,对这门语言也产生了兴趣。看着她从排斥到喜欢上中文,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力量或许不会立刻显现,但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是值得珍惜的。
华文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学生一门语言,更是在传播中华文化。在港华学校,我深有感触。每逢传统节日,学校都会组织活动。今年春节时,我们跟随学校的舞狮队去参加当地的新年庆典表演。队员们虽然年纪不大,但个个精神抖擞。出发前,他们背着鼓、锣,扛着狮头,穿着鲜艳的舞狮服,脸上写满了紧张和兴奋。表演开始,鼓声响起,狮头在孩子们的配合下跳跃、摇摆,引来观众的掌声和喝彩。我站在人群中,望着他们专注的神情,内心充满感动。这不仅是一场表演,更是中华文化在异国他乡生动的表达。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语言背后承载着文化,而文化正通过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努力,悄悄扎根在这片土地上。
港华的日子平凡却难忘。每天早晨走进教室,听着孩子们用稚嫩的普通话朗读课文,我知道,自己正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也许华文教育的路不会一帆风顺,但正是无数教师的默默付出,才搭起了跨越国界、连接心灵的桥梁。当我站在讲台上,看着那些充满希望的眼神,我相信,语言可以跨越山海,而文化的种子,终会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