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课堂里中国非遗文化舞狮传授
【本报消息】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落在一所柬埔寨学校的教室里,这里将开启一场独特而温馨的文化之旅——中国非遗文化舞狮的传授。
“铃铃铃……”上课铃声响起,卢老师拿着一直红色的“大狮子”走进教室,孩子们的目光中闪烁好奇与期待。他们坐在一张张课椅上,眼睛里仿佛藏着无数个小问号。看着这头栩栩如生“狮子”孩子投来好奇的眼光。“孩子们,今天老师要给你们介绍来自中国的非遗文化——舞狮。”老师的声音温柔而亲切,如同春日里的微风,轻轻拂过孩子们的心田。孩子们顿时来了精神,一个个瞪大了眼睛,专注地看着老师。卢老师首先讲述了舞狮的历史渊源。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舞狮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不仅仅是一种表演形式,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的象征。每逢佳节、庆典,人们都会舞起狮子,寓意着驱邪避灾、五谷丰登。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古代中国人舞动狮子的热闹场景。这时卢老师拿出舞狮的道具,头罩、狮身、锣鼓一一展示给孩子们看。她邀请几位勇敢的孩子上前尝试穿戴。一个小男孩小心翼翼地戴上狮子头罩,瞬间像变了一个人,他挥舞着爪子,模仿着狮子的动作,特别那狮子的眼睛不停的眨眼,非常灵动。虽然略显生疏,但那股认真劲儿却引得大家阵阵欢笑和掌声。旁边的小女孩则兴奋地拿起锣鼓敲击起来,节奏或快或慢,仿佛在为这新生的“狮子”伴奏。

随着学习的深入,卢老师开始教授一些基本动作和步伐。孩子们两两一组,互相配合着练习。他们学着狮子的行走、跳跃、眨眼,每一个动作都努力做到精准。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清脆的锣鼓声,汗水湿透了孩子们的衣衫,但他们脸上洋溢着的快乐却丝毫未减。
在练习的过程中,孩子们也不断提出各种问题。为什么狮子要这样舞动?不同的动作有什么意思?卢老师耐心地解答,告诉他们每个动作背后蕴含的美好寓意和祝福。这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舞狮的技巧,更让他们感受到了中国文化中深厚,老师还讲述了一些关于狮子的故事。孩子们听得如痴如醉,他们深深地被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所吸引,在他们的心中,舞狮不再是简单的表演,更是一种蕴含着勇气。
这堂独特的柬埔寨课堂,就像一颗温暖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了中国文化的幼苗。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对中国非遗文化狮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让他们在文化交流中感受到了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友好与和谐。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孩子们将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小使者,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上中国丰富的非遗文化。(民众学校侨办教师卢尚霞 供稿)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