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中民间组织以清明节为契机 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本报消息】3月31日上午,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驻柬办事处同柬中关系发展学会在磅湛省庄波礼县洪森亲王斯昆高中学校共同举办“丝路心相通”中柬情相连交流活动暨环境保护志愿行动,共同体验中柬两国清明节传统习俗、交流绿色发展理念。

柬中关系发展学会会长谢莫尼勒博士强调,每年清明节,柬埔寨华裔民众都会延续高棉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交融的生态文明习俗,开展扫墓、植树、放风筝、健身等社区建设活动。该会今年除了举办上述环保活动外,还特别推出新能源车介绍活动,传递绿色发展的创新理念。根据比亚迪技师现场介绍,一辆新能源车每年能减少碳排放量1.66吨。

庄波礼县副县长吴林哈博尼卡表示,通过当天的行动,学校管理层、学生和家长对环境保护有了更多的了解,并了解到中国在国家生态文明旗帜下取得的诸多成就。

他还称赞比亚迪电动车产品已经实现大批量销售,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做出了很大贡献。他还感谢作为合作方的北京平澜公益基金会驻柬埔寨负责人刘文志先生捐赠20个不锈钢保温杯,为减少学校的塑料使用做出贡献。

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驻柬办事处主任刘战国表示,中国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自然环境。他还强调,在清明节前夕种植隆都树,也是为了保护环境,隆都树不仅孕育柬埔寨的国花,而且一棵十年树龄的隆都树,每年可以吸收21公斤二氧化碳。当天柬中民众共同栽下的隆都树一定能像中柬互信一样扎下深厚而牢固的根基。

听完生态文明有关情况介绍后,老师和学生们清楚地认识到,中柬人民应像保护眼睛一样,携手保护生态环境。

你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