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鸢连心寄清明 文化相融共春晖——铁桥头公立华明学校举办清明节文化活动
【本报消息】清明时节,春和景明。4月9日,铁桥头公立华明学校以“纸鸢寄心语·清明共春晖”为主题,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清明文化活动。诸多中柬师生齐聚课堂,以纸鸢为媒,在竹骨绢影间探寻非遗手工的古韵,于画卷与诗句里品味清明文化的深邃。
“清明风至,万物洁齐”,源自中国古老的二十四节气的清明,随着闯南洋的华人血脉,扎根在柬埔寨的土地上,绽放出其独特的芬芳。而华明学校的志愿者老师李若嫣,正是捕捉到这一文化交融的特性,以华文教材中《清明》一课的授课内容为基础,将案牍教学转化为实践教学,开展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文化活动课。
志愿者老师由课文中的清明习俗引入,抓住纸鸢这一趣味文化闪光为学生进行讲解,理清纸鸢起源发展传承的历史脉络,并讲述其承载的文化寓意与文化价值。在文化讲解后,志愿者老师则将从中国漂洋过海而来的纸鸢制作材料交到学生们的手中,带领学生共同制作这一饱含中华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品。
华明学校的学生们热情高涨,积极投入到文化体验中去。从纸鸢的颜色设计到涂色分工、骨架拼接到布面组装等等步骤,所有学生通力合作、用其所长,他们无不细致入微的思量着、制作着,每一步都独具匠心。一堂课后,一只只色彩缤纷、造型优美的纸鸢停息在学生们的课桌上,书写着清明节诗句的风筝信笺也随风飘扬。这丰富的制作成果,不仅体现了华明学校的学生们多姿多彩的创造力与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更展现了柬埔寨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喜爱。
在华明学校校长江源明的鼎力支持与志愿者老师的辛勤付出下,本次清明节文化活动圆满完成。今天的纸鸢,既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更是中柬友谊的信使。纸鸢自中国大地而起经志愿者老师的双手跨越山海,降落在柬埔寨的大地上,不仅飞跃了物理意义上的国界,更飞跃了文化交流的心界。它们承载着两个古老民族对传统的温情,对文明的敬意,以及对“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永恒追寻。华明学校的全体领导以及老师们始终将文化教育作为共建两国友好关系的桥梁,也将不断推进中柬友谊在这一次次的文化交流中长青。
(华明学校 李若嫣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