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柬友谊的亲历者:我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故事

【本报消息】在习近平主席到访柬埔寨之际,友谊的暖流在金边激荡开来。对柬埔寨关系发展学会会长谢莫尼勒博士而言,这不仅是一场国家元首之间的高层互访,更唤起了他心中一段珍贵的回忆——那次与习近平主席亲自握手的经历,仿佛就在昨日。

柬埔寨关系发展学会会长谢莫尼勒博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回忆,我踏上研究中国及柬中关系历史的学术道路,起点源于一次非凡的经历——有幸与习近平主席亲自握手。2009年12月22日,这一天成为我人生的重要里程碑。当时,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亲临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孔子学院,出席揭牌仪式。我荣幸地参与了这一历史性时刻,并与这位伟大的政治家、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领导人之一握手交流。

习近平对当时担任孔子学院院长的我说道:“孔子学院是柬中两国人民沟通交流的友好桥梁。”那一刻不仅让我深切感受到中国领导人对中柬关系的高度重视,也坚定了我投身于中柬友好研究的信念,并成为我此后学术道路上的精神指引。

也因为这句简短却意义深远的话,深深触动了我,也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它不仅为在柬埔寨各级政府部门及全国各省推动中文课程的普及注入了强大动力,更激发了我成立汉学研究小组的决心。自此,我们定期举办各类活动,致力于将汉学研究成果、中国智慧以及习近平主席的哲学思想传播给更广大的柬埔寨民众,为中柬人文交流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传播中华文化,深化中柬友谊的践行者

2016年10月份,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金边,开启对柬埔寨王国的国事访问。尽管这次我未能像2009年那样亲自与他见面,但仍有幸以另一种形式参与其中,即我受邀担任巴戎电视台的荣誉主讲人,讲解习近平主席访问柬埔寨的重要时刻。这不仅是一次光荣的职责,更是一次心灵的激励。

同年,我还荣幸受邀担任金边中国文化中心顾问,从而拥有了更广阔的平台,积极投身于中华文化在柬传播的工作。这些经历,不仅是对我多年努力的认可,也坚定了我持续推动中柬文化交流、深化两国人民情感纽带的信念。

自2009年12月22日以来,随着汉学研究在柬埔寨的逐步展开,我也逐渐活跃于中柬关系研究领域,多次受邀担任专家嘉宾,围绕中国文化及柬中关系开展专题讲座与交流。作为一名热衷于中国文化传播与著作翻译的学者,我致力于将中华智慧引入柬埔寨社会,先后出版并翻译了多部具有深远影响的作品。

其中包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与第二卷的柬文版翻译,目前我也正在进行第三卷与第四卷的翻译工作。此外,我还出版了《中国的年节民俗》、《中国式民主》、《深入理解全球文明倡议》、《千年友好:中柬交流史话》、《诺罗敦·西哈努克时代的柬中关系》等多部重要著作,为柬埔寨读者打开了解中国文化、制度和中柬友谊的新窗口。

这些研究成果已在公开场合广泛披露,并获得柬中两国主流媒体的积极报道与支持。凭借在中柬文化交流方面的持续贡献,我也获得了来自中国多个机构颁发的荣誉与肯定。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在2022年9月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外国专家局颁发的“中国友谊奖”——这是对我多年努力的最高褒奖,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鼓舞。

我始终怀揣着一个朴素而真挚的愿望:有朝一日,能够亲自与中国国家主席握手。当面表达我对他领导下中国发展成就的由衷敬意,以及我对中柬友谊长存的坚定信念。同时,我也满怀希望地期盼着,中国国家主席能亲自回信,回应我写给他的那封满载敬意与情感的信。这将是我人生中无上的荣光,更是我多年致力于中柬友好事业的一种深深鼓励。

习主席此次访问将推动柬中命运共同体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柬埔寨关系发展学会会长谢莫尼勒博士表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此访体现了对东南亚国家的重视,柬中携手构建命运共同体,将增进友谊,为柬埔寨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中国用自己的技术和经验带动其他国家迈向现代化,为世界带来更多机遇,我相信这次访问将促进柬中铁杆友谊更加牢固,也为“全球南方”国家带来更多合作成果。

你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