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柬文化交流论坛在北京举办
【本报综合消息】2月17日,以“山海无界·心邻共叙”为主题的第四届中柬文化交流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首发《柬埔寨青年对中柬人文交流认知调查报告》,首映《不以山海为远》中国在柬企业纪录片、《我在柬埔寨学中文》微纪录片等,并回顾中柬文化交流联盟三年工作成果。论坛组织召开专家沙龙,与会嘉宾围绕进一步拓展中柬文明交流互鉴、民心相通的广度与深度展开探讨。
本届论坛由中柬文化交流联盟主办,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柬埔寨皇家科学院、柬埔寨金边皇家大学等共同承办。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李向良,中国驻柬埔寨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陈聪,柬埔寨王国驻华使馆一等秘书睢贲赖,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赵刚在论坛上致辞。来自中柬政、企、学、媒体、智库等各界代表参加论坛。
李向良在致辞中表示,作为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和推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华能紧紧围绕构建新时代中柬命运共同体,积极落实中柬“钻石六边”合作架构,主动服务对接柬埔寨“五角战略”,以共赢为目标,以文化为纽带,通过中柬文化交流联盟开展系列活动,展示两国经济发展与文化交融的深厚内涵。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稳步推进,华能将进一步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定不移打造中柬能源合作“样板典范”,为当地能源电力稳定供应和清洁发展提供华能方案;积极搭建中柬民心相通“桥梁纽带”,让当地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文化交融、人文相亲。
陈聪在致辞中表示,三年来,中柬文化交流联盟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中柬文化交流活动,为增进两国人民的相知相亲发挥了特殊的作用。中国驻柬使馆将继续支持联盟,深化中柬交流合作,不断夯实两国铁杆友谊。
睢贲赖在致辞中说,本次论坛进一步巩固了两国人民之间互联互通的桥梁,为两国政府在人文领域的深度合作注入了强劲动力。希望论坛未来能够进一步向文化、旅游等诸多领域纵深拓展。
赵刚在致辞中说,作为中柬文化交流联盟的发起单位之一,北京外国语大学愿携手中国华能,与中柬高校、智库、媒体和企业共同开展文化交流,推动两国民心相通。
本次论坛设“象影忆千年”“山海叙长情”“哲贤话睦邻”三个篇章,展现中柬两国历史悠久的深厚友谊,传递携手共进、世代友好的美好愿景。
论坛现场首发《柬埔寨青年对中柬人文交流认知调查报告》,报告由中国华能支持,北京外国语大学与柬埔寨金边皇家大学联合编制而成,从教育、旅游、文化、影视、中柬青年交流倡议等六个维度对柬埔寨“Z世代”青年群体开展调研,分析当地青年对中柬人文交流的认知情况,为进一步巩固两国的友好关系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
论坛首映《不以山海为远》中国在柬企业纪录片。该片是继中国华能牵头制作《我和我的“铁杆”朋友》后,再次聚焦在柬各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企业,讲述在教育、能源、基建、医疗等多方面“小而美”的中柬互利共赢、相知相融故事,充分体现了以华能为代表的在柬中国企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做出的积极贡献。
论坛点映《我在柬埔寨学中文》微纪录片。该片紧扣柬埔寨“学中文”热潮,将镜头对准受到“华能助学金”帮助的当地学生,讲述他们通过学习中文改变生活,成为连通中柬文化使者的故事。今年是中国华能在柬埔寨实施“华能助学金”计划的第7年,已累计帮助200余名柬埔寨小学生和大学生点亮求学之路。
论坛还举办了第三届中柬“Z世代”青年学生Vlog短视频大赛颁奖典礼。在本届大赛中,共有来自中柬高校学生的45部作品脱颖而出,其中多部作品获得第六届“一带一路”百国印记短视频大赛奖项。
在“中柬人文交流的现状与展望”专家沙龙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祝燕南,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中国传媒大学国家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教授董关鹏,柬埔寨金边皇家大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创始主任、国际关系与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尼克·占达利,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金平等专家学者从媒体传播、文化产业合作、青年交流、学术发展等方面探讨中柬人文交流的新路径。
祝燕南表示,中柬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在中柬文化交流领域大有作为,希望以华能为代表的企业,依托海外项目传播好中国声音,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促进文明交流与互鉴。
董关鹏指出,要通过技术赋能,让更多中柬故事呈现到两国全媒体平台,进一步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持续产出文化交流新成果,让更多文化瑰宝、艺术精品走向全球。
尼克·占达利认为,数字和绿色创新将重新定义中柬伙伴关系,青年人才和机构网络是确保长期发展的重要保障,希望中柬携手开展文化交流研究,讲好两国故事,丰富文化遗产。
金平表示,中柬人文交流前景光明,希望培养更多人才深化两国学术联系,在医疗卫生、环境可持续发展、旅游以及乡村发展等方面不断深化合作,实现文明互鉴、互利共赢。
评论被关闭。